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中国出版与IPA:三十年的梦想、决心与行动

2017-04-24 白玫 国际出版周刊

时间回溯到2015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出版协会通过大会选举正式成为国际出版商协会的会员。从德国到中国,巨大的欢悦迅速蔓延、升温。这一刻,中国出版人已等了将近三十年。



“出版大国”的尴尬


这一路,中国出版人走得并不轻松。从提出会员申请到正式成为会员,这样的努力持续了30年。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以副理事长李朋义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出版人、国际出版人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

 

20 年前,时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的李朋义开始从事出版国际化工作。通过各种努力,他联络并邀请到了当时的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阿根廷出版人安娜·玛丽亚·卡巴奈拉斯(Ana Maria Cabanellas)访问中国,这也是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商协会的正式接触。自此以后,李朋义与历任的每一位主席———赫曼·斯普瑞特(Herman P. Spruijt)、池永硕(Youngsuk “Y.S.”Chi)、理查德·查金(Richard Charkin)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接触,持续向他们介绍中国出版业所取得的成绩。

 

30 年中,中国出版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庞大的产业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行业,以任何标准进行衡量,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无疑都属于“出版大国”。如此“出版大国”却在国际性的出版行业组织中缺位,不仅是出版业面临的尴尬,也是出版人心中的遗憾。


30 年中,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界逐渐接受并彼此加深了解,相互需要并不断融合。随着中国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中国出版人更加频繁地在国际场合亮相、发声,中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渐提升。


 

“在很多领域, 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世界需要倾听中国声音,中国更需要国际表达。”李朋义表示。



国际出版界的“中国争议”


国际出版商协会(IPA)会员国地图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的会员中始终存在较大分歧。2016 年伦敦书展,法国阿歇特出版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尔诺·诺瑞(Arnaud Nourry)在公开论坛上质疑中国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中国发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事情,那么理查德·查金先生,当你去年在法兰克福支持中国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的时候,我希望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且在未来不会感到后悔。”

  

诺瑞在公开发问的对象正是时任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的理查德·查金(Richard Charkin),在推进中国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的过程中, 理查德·查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他的长期努力与一贯支持推动了中国的加入。在一片愕然中,李朋义当即抗议并起立反驳。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既然法国可以成为会员,中国也不应该被排除在外! ”李朋义首先用中文表明态度,在台上的诺瑞表现出一脸困惑之后,他又用英文复述了一遍。他强调:“你反对中国加入协会,但恰恰是你在中国开设的合资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李朋义的一席言论赢得了现场很多代表的认可。

 

而查金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没有中国的加入,国际版协是不完整的。而中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国际出版商协会的正式会员的,国际出版商协会的宗旨是支持全球各个国家的出版业,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遇到的挑战都需要我们所有的成员帮他们克服。



前任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理查德·查金(Richard Charkin)




中国出版的表达力


亚太出版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李朋义(左)在亚太出版商联合会上


今年的伦敦书展国际出版商协会执委会会议的招待晚宴上,李朋义的一段京剧清唱惊艳四座。这并不是他在国际场合的首次开嗓,在几年前法兰克福书展期间的一个长达6个小时的晚宴上 他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拉近了自己与在座各国出版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以一种极具个性的方式直观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国际出版圈,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并不少见,甚至是李朋义在多年的国际交往中经常遇到的。“在国际出版领域里, 这种误解与偏见过去一直存在,未来也将无法避免。”李朋义坦言。因此,如何以一种自信的姿态、积极的态度、国际化的表达与国际出版界对话,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就在今年的伦敦书展中,作为国际出版商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李朋义代表版协参加了多场国际会议。一些外国出版人针对出版自由、版权保护等问题向他连连发问,一些外国出版人对待中国出版人态度冷漠,李朋义积极回应、充分探讨,这也使得很多原本对中国出版持有偏见的出版人态度明显改观。

 

伦敦归来后,李朋义向版协提交了参加国际出版协会执委会会议的出访报告。柳斌杰批复,要自信地走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必要条件是中国不应缺席国际出版界的重要活动,通过交流、沟通,让同行了解中国出版业的政策和发展,消除误解和偏见,树立中国文化建设的新形象。


中国出版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李朋义认为核心有三点。

 

首先,要真正懂得国际交往和国际出版的规则。用外国出版人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

 

其次,要有真正国际化的人才,既精通外语又了解海外市场。

 

第三,要深谙国际化的操作手段。谈到国际交往与合作,李朋义反复强调了一个字———“熬”。


事实上,这种“熬”的态度确实为李朋义带来了很多合作机会,也让他收获了许多朋友。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外研社与英国麦克米伦公司旗下的《自然》杂志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项目上的合作。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的出版社,没有科技类图书出版的优势背景,凭借一顿晚餐就达成了合作,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据李朋义回忆:“当时《自然》杂志的战略发展部副总裁专程到中国的几家出版单位考察,外研社是最后一站,也并非是他们的首选。这顿饭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为了让他感受到我的诚意,了解我们的优势,信任我们的关系,我不断地在介绍我们的情况并阐述合作的具体思路和计划。 


“所以说,‘熬’字表现了耐心、毅力、倾听,中国出版人要去真正理解、尊重对方,充分表达自己,才能交上国际朋友,促成合作。”他进一步解释道。”



IPA 因中国而更加强大



在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出版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国际出版。面向海外的资本合作逐年增多,国际出版商协会有了更多中国声音,中国的书业媒体也开始在国际性的书展中搭建中国出版人的话语平台,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向世界表达自己、传播自己、展示自己。


正如今年伦敦书展的2017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伦敦峰会上,IPA 新任主席米歇尔·科曼(Michiel Kolman)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出版在国际出版领域中拥有着强大的声音,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出版人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并将其他国家的文化带给了中国读者。“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与过去60年的任何时间相比,在图书类型、主题、声音等方面提供了更多选择。”他强调。他对中国出版古代成就与当下发展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外众多媒体的关注。


也同样是在这个论坛上,李朋义在嘉宾互动的环节中特意向查金提出了一个问题:


“查金先生,中国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的过程中您本人承受了很大压力,请问您是否曾后悔支持中国? ”


“从未后悔,” 查金脱口而出,“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 我都完全支持中国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而国际出版商协会也正因为中国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强大。





文章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40期 | 作者:白玫

编辑:彭允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